
- 簡體中文
- 繁體中文
- English
- Japanese
- Korean
- Russian
- French
- Spanish
眾所周知,中文的文學(xué)作品翻譯成英文時會遇到極大的障礙,而文言文翻譯成英文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(zhàn)。
賽珍珠(Pearl S. Buck,1892年6月26日-1973年3月6日),美國作家、人權(quán)和女權(quán)活動家。出生4個月后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,在鎮(zhèn)江度過了童年、少年,進(jìn)入到青年時代,前后長達(dá)18年之久。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,她把中文稱為“第一語言”。
1933年,她將《水滸傳》翻譯為《All Men Are Brothers》,再翻譯回中文就變成了《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》。
翻譯中,賽珍珠盡量保持原著的風(fēng)格,保留中國古代語言特有的表達(dá)方式和行文習(xí)慣。要做到這一點,最有效、最便捷的翻譯方法就是直譯。比如她將成語“東奔西逃”直譯為“ran east and west”,“江湖好漢”直譯為“a good fellow of the rivers and lakes”。“武松打虎”中有一句“說時遲,那時快。”賽譯為:To tell it is slow,but it happened too quickly。至于一百零八將的諢號,賽珍珠也采取了同樣的翻譯方法:The Opportune Rain(及時雨);The Leopard Headed(豹子頭);The Fire In The Thunder Clap(霹靂火);He Whom No Obstacle Can Stay(沒遮攔);White Stripe In The Waves (浪里白條);Flea On A Drum(鼓上蚤)。2009版《水滸傳》,電視劇主題曲就已定名為“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”。《水滸傳》現(xiàn)在片標(biāo)“水滸傳”下有英文“All Men Are Brothers”。論出處,個人認(rèn)為就是出自這個版本。